這是我最想告訴熱愛旅遊文章的讀者與持續旅遊的自己的一句話:別傻了!旅遊不會讓你變得更好!
這句話中的「你」還可以自由填空變成:愛情、友情、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等等一切設想藉由旅行進行改變的事物。文章一開頭就寫這句話,是不是代表以後我們的旅遊文章大家通通都不用讀了?!當然不是,這句看似殘忍的警語其實是要提醒大家與自己不要對旅遊存有太多幻想,但應該持續對旅遊有各種想像!
世界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哲學家奧古斯都
在台灣,在全世界旅遊蔚為風行,觀光業已成為高產值產業,從跟團、機加酒到自助旅行,從打工度假到親子旅遊,所在多有。市面上的旅遊書與網路上的旅遊部落格在在揭示出去旅遊就能走出舒適圈,去面對未知,然後你就能找到自己。親子旅遊也是,好多父母帶著小孩遠走高飛,然後回台灣出書,告訴你這一趟旅遊讓家庭關係更緊密。
這些旅遊作家與旅遊部落格肆虐著旅遊市場,催眠似地集體歌頌著旅遊的美好。閱讀這些旅遊囈語的風險就是讓你錯以為只要旅行了,人生就會變得更好。不旅行,人生就會停滯。甚至演變成一種革命式的自我預言狀態,辭職去旅行,生就會改變,幸福大門從此敞開。就像奧古斯都所說:世界就像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了一頁。旅行的人多讀了幾頁,然後呢?
旅行,變成翻轉人生的手段?
你真的在「讀」世界這本書,還是只是用「翻」的?
所以,我們看到有打工度假者回台灣,抱怨自己在澳洲講最多的是綿羊話?我只覺得弔詭的是,在印度騎馬時,我那三歲的兒子都知道跟馬講話要說英文(因為主人講英文啊),難道這些綿羊的主人講的都是綿羊話?導致這位打工度假者只能說綿羊話?
問題就在於:身體旅行了,那心靈與思想呢?
身體旅行了,心靈呢?
很多人出國喜歡比賽蒐集國家,彷彿護照上的海關戳章越多,自己就越英勇。這種拚命經歷各國的方式沒有不對,只是要注意,當身體在各國不斷穿梭時,你的心靈與思想這些內在,是否也跟著經歷、衝擊與沉澱,還是跟你的身體一樣,只是穿梭而過,留下幾個旅遊趣聞供回台後的聚會話題,別無其他?
關於現代人熱愛旅行的盲點,我特別喜歡大陸作家沈河西的一篇文章〈哲學家說:旅行得越多越快 我們經歷得就越少〉,文中揭示旅遊成為"久在藩籬裡”的都市人逃避的熱門方式。
“你没有如期歸来,而這正是離別的意義”,這是北島。把“離別”二字換成“旅行”就變成陳綺貞。在晚期資本主義時代,旅行充當了我們通往理想生活、别處生活的涉渡之筏。但每一次迫近,換回的只是迫近之際的遠離。
如果將舊習慣帶到旅遊之中,那麼,你最多就是像走入4D的旅遊節目,你經歷新的世界卻沒有改變,你只是帶著舊思維舊習慣去看待新的世界,普魯斯特在《追憶似水年華》有很好的提醒: 「真正的發現之旅,不是尋找新世界,而是用新視野看世界」。所以,我的旅遊經驗伴隨著在國外被歧視的經驗之後,我就知道在台灣我應該用更同理的角度去看待這些外籍移工佔據台北車站的事件。所以當年我在澳洲和台灣朋友一起開車遊澳數週後,毅然決然跟他們道別,堅持自己前往下一段旅程,因為我發現太過依賴朋友,自己會變成觀光客,會與自己當初設定的旅行目的相違背:將自己放在全然的未知後,還能有多少能耐。
這是我的旅行目的,你當然也可以有你的。
我的旅行相對論
旅行者是主動的,深入人群、冒險與新奇。
而觀光客是被動等待驚喜與看風景。-Daniel J. Boorstin
我認為「觀光客」這三個字近年有點被汙名化,好像出國一定要用心規劃,不用腦袋的跟團實在不文青,也不高尚。老實說當觀光客沒有甚麼不好,只要不是掠奪當地資源與生態的觀光客,進行的是一趟「責任旅遊」(responsible tourism)。當我人生第一次出社會,用第一年所存的錢帶爸媽出國旅行時,我就只想當個觀光客,被動等待驚喜與看風景,弦外之音是享受父母出國時驚喜、奇異、開心卻又有點緊張害怕的表情。如果當年我就搞個自助旅行,以當年我和父母尚不成熟的關係(只有愛,不懂相處),回國後很可能會跟父母恩斷義絕,斷絕親子關係。
這是我的旅行相對論:旅行也對,不旅行也對,全在於你的動機與目的;想當旅行者也對,當觀光客也對,全在於你的心境與思維。孰優孰劣?只要不傷害別人,不傷害旅遊地的環境與社會,哪有高下可言?
我們的旅遊資歷雖比不上那種放逐自己好多年的旅行,但是自助旅行到亞洲、歐洲、澳洲、大洋洲的經驗也不算少,甚至自己出去了,跟情人出去還不夠,現在還拉著兩個不到四歲的小兒子一起出來。在這些經歷中,不同的景色與人物,我見識到還有更多超乎想像的生活方式進行著,讓我更加體會「成見」的可笑與卑微。
旅行不會讓你變得更好 只有自省與行動才會
因此,對我而言,旅行開拓我的眼界,但自省與行動才會提升我的視野。夫妻關係、親子關係甚至自我追尋,在旅遊中可能因為地點不同而甜蜜倍增,但更可能因為高密度的時間相處,壓縮了面對問題的時間。
因此,旅行不會讓我變得更好,只有在面對新事物甚至是困難挑戰時,能夠深切
反省,將自己的舊經驗對照新經驗,加入新的思考,然後產生態度與行為的改變,這樣的旅行,才有可能讓我變得更好。
我們全家在帛琉待了五個月,現在來到印度曙光村,今天四月一日愚人節正好滿一個月,想起去年的愚人節我還因肺炎在台北住院著,一年後的愚人節我竟然在印度,人生真奇妙。我有了這些深刻的體會,想跟大家分享。你問我:那旅行有讓你們變得更好嗎?
我會說:
我們一直在加油中!!
而這一路上收集到的快樂與悲傷、甜蜜與痛苦,才是人生中閃亮亮的串串記憶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