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還在印度時,透過朋友介紹認識喇嘛Jhampa,他十分熱心地為我們尋找住宿,讓人感動。抵達尼泊爾後,當我們聽說他開設的育幼院Kids Home需要幫忙,小花帶著我們的捐款前往,原本只是略表心意,但聽他說起育幼院的狀況,讓我們興起帶小孩去幫忙的念頭。看到這些小朋友都乖巧有禮貌,更加讓人心疼,於是和喇嘛討論我們可以協助的部分,開始每周六早上全家當志工的生活,因為親眼目睹他們的生活與需求,開始動了募資的念頭。
不過,這一切我和小花的反應很兩極。我的意思是當他開始想幫忙之後,動手做果醬、幫忙募集物資與資金,腦袋傳啊傳的,一股腦投入,全力以赴。但我則一直思索”助人”的倫理與法律問題。他不斷往前衝,我則持續思考行動的真善美,也算是各司其職。千思萬慮之下,我寫下自己在腦海中的八個自問自答,作為自省。
1.這個育幼院為什麼需要幫忙
這個位於尼泊爾的育幼院名叫Kids Home,目前收容25個孤兒或家裡無力生養的小孩。其中有16位兒童有歐洲人共同資助每月生活金。其餘9位是尼泊爾大地震後產生的孤兒。由於歐洲資助團體不希望他們的資源被瓜分,所以這九位小朋友每晚必須回到另一個地方睡覺。
目前整間育幼院由喇嘛Jhampa與另一位A女士協助育幼院運作。A女士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兒子,每晚來協助院童的作業與生活照顧。上次跟喇嘛懇談之後,他希望我們可以給院童上些中文課,做些文化和語言的刺激,以增加他們日後的優勢。但目前他們最傷腦筋的,還有其他九個小朋友每個月的資金贊助,包含學費、租屋費、生活費與伙食費等,一年約台幣三十萬。
2.就算他們需要幫忙,但國內都幫不完了,還幫到外國去?!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頗有道理的,我也曾想過幾回。但當初台灣在過去也曾接受過外國援助,如果當時的外國人都本著這種心態,我們可能要走更長的路才有今天。所以,援助應該不分國內外。況且,我們之前時常在國內有做捐款了,並不是只有幫助國外團體。
3.為什麼是這個育幼院,不是其他機構?!
不可諱言,在尼泊爾有許多地方需要幫助,而且也真的有世界各地的團體在這裡幫忙,例如蓋學校、蓋綠建築等等。為什麼我們選擇這個,而不是那個呢?
只能說是結緣吧!(小花會說是主的安排)當我們有小孩之後,對於不幸的小孩更無法忍受。有時對自己的小孩能這麼幸福感到有點愧咎,因此希望也把這樣的幸福傳遞下去。當我們幸福時,更應該對不幸的人伸出雙手,這是我們對育幼院特別有感覺的原因。
4.為什麼在台灣不搞愛心活動,跑到尼泊爾才在做?
這個問題就太簡單了,因為在血汗台灣中,我和小花白天忙著工作,晚上照顧小孩,實在沒有精力做其他發想。在Hank出生時,我們很別緻地設計紅包袋並進行小小義賣,所得款項我們自己湊滿新台幣五千元就匯給六龜育幼院,一樣本著「當我們幸福時,更應該對不幸的人伸出雙手」的想法,但當Woody出生後,老實說,我們已經被生活與育兒壓得喘不過氣,完全無法做其他思考。
傾家蕩產請育嬰假出國壯遊去,有一個好處是,我們有全然的自主時間,不必花時間工作(因為都在吃老本),除了教育之外,生活多出很多空白等著我們彩繪,因此,以前在台灣沒有時間思考實踐的事情,現在有力氣了。
5.你們全家跑去育幼院當志工幸福美滿的樣子,不會給院童帶來刺激嗎?
這個問題跟當初我在教公民家庭篇,面對單親家庭時有異曲同工之妙。老師越是把單親家庭跳過,學生就越會覺得單親家庭不是正常的、正確的。而這些院童他們平常在學校,在育幼院之外都有機會接觸雙親家庭,該有的刺激一定會有。不可諱言,我們帶著兩個兒子到育幼院,一方面是希望他們可以多交些朋友,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們更清楚爸媽每天在電腦前忙碌所謂何事。
目前,我只知道兩個兒子每次去玩育幼院後,都不想回家,只想繼續留下來玩。對院童與兒子的影響,尚在小心評估中。而實際上發生的畫面是,院童們都乖乖和我們互動,兩個兒子或蹦或跳,或吵或鬧,表現實在不如預期。兩方孩童是否能彼此得到成長的動力呢?且看後續。
6.你們自己想做的事,憑甚麼找朋友幫忙?
一開始在網路募集物資時,我曾有這樣的念頭,自己在尼泊爾看到的,憑甚麼要大家幫忙。想不到小花才一PO文,各項物資源源不絕,還必須跟大家喊停。我想,每個人心中都有助人的動力,但是在這個複雜的社會上,往往助人不見得有好下場,可能是捐款後,看到款項凍結在政府手中,或大部分被基金會拿去當人事費,甚或一轉眼,你發現幫助的對象其實很有錢,這些都讓人受傷。
而我們在這裡,親眼所見,每個周六也前去帶活動,對朋友來說,我們的見證可以是一種安心助人的保證,至少可以不用擔心被騙,可以放心自己的協助是用在對的地方,這也是我們的價值之一。
7.你們這樣在育幼院拍照,不用在乎院童的隱私與肖像權嗎?
這個問題在每次小花認真拍照認真上傳,我都有阻止他的衝動,因為我知道即便是小孩子也應該有自己的隱私權與肖像權。不過,因為他在拍照前已經徵得監護人喇嘛的同意,同時,他們的照片也在育幼院的臉書上被上傳,讓歐洲贊助者知道他們的生活,因此,在公開照片的倫理上應該沒有問題。
同時,藉由影像的傳播,我們確實得到拋磚引玉的效果。尼泊爾sunshine餐廳就是看到我們的照片與行動,願意每周提供一次點心,讓小朋友嘗鮮之外,也刺激他的味覺與嗅覺。目前sunshine已經提供banana marffin與漢堡,都是院童生平第一次嘗試到的食物。加上小花提供自製的芒果醬,看著孩子們臉上滿足的表情,實在感動又感概。
提供點心前,我都會告知他們,因為我們來這裡上課時,院童的表現禮貌又積極,所以其他朋友想給他們鼓勵,特別贈送這些手工點心。這些點心不是不勞而獲,而是有人激賞你們的表現。期待孩子了解這些點心不只是別人的幫助,更是因為自己的優良表現而獲得,希望能無形之中鼓勵她們有繼續向上的動力。
8.幫助別人之前不要忽略家人
當我和小花一頭栽進電腦為募資募款的事情忙碌時,身邊還是有兩個小毛頭轉啊轉的。我告訴自己,只要他們一呼喚我,我就要立刻起身回應他們,並且有機會就解釋現在父母在做甚麼,為何育幼院需要幫助。因為,我深深感覺,當我們為幫助別人而忙碌時,最不該的就是冷落自己的家人。若助人的成果是得自家庭得疏離,那麼這個行動本身就不是一個善的結果。
在網路上曾看到有些人全心投入志工活動,卻沒時間回家吃晚餐,與家人共處,甚至引起家庭紛爭,我認為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行為。因此,在助人的同時,如何維繫家庭關係,甚至讓家人認同你的行為,更是助人者需要謹慎的課題。
最後,我認為每一個助人者,同時也是一個受助者。在付出關懷與行動的同時,我們也得到來自對方的肯認而得到圓滿的感受。當懷有助人者也是受助者的態度時,我們才懂得謙卑,謙卑,再謙卑。
留言列表